2012年9月3日星期一

“怪咖”与“大师”

刚巧看到一篇好文章,在此与大家分享。
若是以后看到“怪咖”,可不要随意批评或排斥,
他可能有朝一日会变成“大师”,
就如发明家爱迪生、哲学家苏格拉底、发明飞机的莱特兄弟等等,
这些“怪咖”贡献可大哦!






曾和一位在出版界极具公信力的主编聊天,聊到一位我很喜欢的讲员。那位讲员经常在电视上开讲,牧师出身的他,早已是基督教界的名嘴。在言谈间,那位主编讲了一个让我讶异不已的旧闻:“你知道吗?那位讲员在学生时代,一直被教会团契里的同     与辅导给视为‘怪咖’,跟大家格格不入。”

我一开始真无法置信!那位讲员,在许多人心目中是个典范的人物,他的讲座与著作让许多人获得帮助,怎么会是“怪咖”呢?但后来想想,在历史上,许多领域的“大师”们,过去也都曾被视为“怪咖”!凭心而论,这也是很合理的现象。

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为“大师”?想必是有独到创见,更远的视野,以及与众不同的思维,否则就不会成为大师,而只是个思想从众的常人了。而这样的人、这样的思维,看在思考普通、眼界平凡的大多数人眼里,确实可能成为“怪咖”。特别是在他还年轻的时候,大多数人会惊讶他的思考与意见,认为他脑筋跑得太快;这样的人,甚至还会让许多凡人觉得他需要接受特别辅导。

大师可不是这么容易变来的

然而,正是这样超凡、超龄的格局,让他日后与众不同!让他日后成为一代大师。的确,许多“大师”都是由一些“怪咖”长大之后所蜕变的。

不过,我们也必须持平地说,有许多诸如上述的“怪咖”,假以时日之后却仍旧只是个怪咖;不但没有蜕变成“大师”,甚至还演变成让众人咬牙切齿的人物。可不是吗?谁跟您说怪咖一定能变成大师的?大师可不是这么容易变来的。

两者的关键差异,就在于一个人怎么运用他的“怪”!在于有否运用他独特的眼界来贡献大众。某些人之所以在年轻时让人觉得怪,正是因为他的与众不同。他能够看到凡人所不能看、想到凡人所不能想,甚至能看穿许多凡人所看不到、想不透的盲点;这样的人,常会有一种“众人皆睡我独醒”的遗憾与寂寞,但不可否认其思考确有独到之处。这时,他若能将这些独到眼界运用在造福众人的方向上,那么他将会走出一条崭新的路,成为一代宗师;但若只是把这些独到的眼界用来托梦众人的无知,那么顶多只能当一个愤世嫉俗的怪咖批评家。

一代宗师与愤世嫉俗的批评家,两者都有独到的眼界,但前者用来造福众人,后者却是用来批评众人。

亲爱的朋友,如果今天我们拥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眼光,让我们看到众人所看不到的盲点,我们是会善用这样的视野,有技巧地造福众人,还是只是使自己变得愤世嫉俗?您是否能够将您异于常人的观点转化为正向的力量?这将决定您此生会成为“大师”,或只是个“怪咖”。

摘自星洲日报副刊  29.6.2012